关于恢复河南滑县牛屯乡可姓蒙古族的通知
- 中华可氏网 2009年3月11日 采集
滑县人民政府文件
滑政(1985)154号
关于恢复我县牛屯乡张营村可姓蒙古族的通知
各乡,镇人民政府,县直有关单位:
我县牛屯乡张营村,共190户850人,其中姓可111户485人。加上在外工作落户的65户620人,可姓共计1105人。现可姓人要求恢复原属民族(蒙古族)根据他们的申请,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史料分析考证,认为:张营村可姓人确实系蒙古族人。
据获嘉县《狮子营五姓坟墓文》(清道光十年即1831年现碑文保存完好)和获嘉县狮子营蒙古家谱《袭职小谱云》记载。其祖名是关东辽阳城人,自元朝入中原,系元太祖宗室。1368年元末明立时,睿(张营村之祖)未能东归,投顺明朝。此后在白沟河大战中建功,被册封为世袭百户官。洪武二十一年(公元1389年)并滑县宁卫山。睿死后在获嘉县洛周建立坟莹。传两世至旧公,生有五子,依次为:哈利,哒礼,忽泰,失月,把都。明弘治十四年(公元1502年),奉夷狄归顺之人,即为中国之民,必依中国之姓,无论伯叔兄弟。俱照本国百姓任其姓,不尊者斩的圣旨。其旧公之五子哈利改姓可,哒礼改姓王,忽泰改姓冯,失月改姓石,把都改姓张,一家分为五姓。后王姓与石姓俱失传,从明弘治十四年(1502年)该族人任姓起,至清朝道光(公元1821年)的近三百年间,历经两个朝代,他们(蒙古族人)分居耕读。随着人丁日盛,本族人相隔多有不相识,致使知其源本者忧愁悲哀。故与清道光十年(公元1881年)经可,冯张三姓族人商议,决定继承三旧公之志,立碑撰文,铭记其源流,宗派。依晓示后世子孙。后滑县张营村可姓因坟地穴满,于清光绪十三年(公元1888年)捐资立了可姓碑,并有哈利七世孙可天恩拟文。对于获嘉县可姓与滑县可姓是我祖迁问题我们分析认为,获嘉县志中“今滑县之可姓”想系其子孙之分居东屯者的记述是符合史实的。
可家自改姓至现在,已有五百年的历史,基本上汉化了,但是在漫长的民族歧视严重的帝王封建社会里他们两次立碑撰文,示其后世子孙不忘先祖之源本 ,可见他们和自己民族的感情是纯真浓厚的 ,在国民党统治道路下的旧中国。民族间的压迫剥削制度尤为残酷,他们不敢严明其实。新中国建立后,他们曾几次提及此事,由于种种原因,也为能正式提出申请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经过拔乱反正,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,各民族之间空前团结。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式下,他们才无忧无虑的提出了恢复自己的民族要求。
近年来,我县可姓在外的工作的,不少人已填写蒙古族。外县来我县考察的日益增多,地方基层政府对此很难明确答复,以致不了了之,而这种状况若长此下去,势必造成不良影响,甚至挫伤一部分人的民族自尊心。根据历史记载和我县民族宗教局调查了解,鉴于可姓族人的迫切要求,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,公安部,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通知,即:(1981)民政字601号文件规定,我们同意张营村可姓族人的申请。经研究恢复其蒙古族。
可姓申请书,碑文,史料不再复印。
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日
分享按钮>>云南可姓各民族子孙齐聚海东祭祀可姓始祖
>>中华可氏古代名人目录